古时候,有一种乐器叫作瑟,收回的声音非常悦耳动听。赵国有许多人都精通弹瑟,使得别的国家的人羡慕不已。
有一个齐国人也非常浏览赵国人弹瑟的武艺,特别希望自己也能有这样的好本领,于是就决定到赵国去拜师学弹瑟。
这个齐国人拜了一位赵国的弹瑟能手做师傅,开始跟他学习。可是这个齐国人没学几天就厌烦了,上课的时候常常开小差,不是找借口迟到早退,就是偷偷琢磨自己的事儿,不专心听讲,平时也总不愿意好好演习。
学了一年多,这个齐国人仍弹不了成调的曲子,老师责备他,他自己也有点慌了,心里想:我到赵国来学了这么久的弹瑟,如果什么都没学到,就这样回去哪里有什么脸面见人呢?想虽这样想,可他依然不抓紧时间认真研习弹瑟的基本要领和本领,一天到晚都只想着投机取巧。
他注意到师傅每次弹瑟之前都要先调音,然后才能演奏出好听的曲子。于是他琢磨开了:看来只要调好啦音就能弹好瑟了。如果我把调音用的瑟弦上的那些小柱子在调好音后都用胶粘牢,流动起来,可不就能一劳永逸了吗?想到这里,他不禁为自己的“聪明”而暗自得意。
于是,他请师傅为他调好啦音,然后真的用胶把那些调好的小柱子都粘了起来,带着瑟高高兴兴地回家了。
回家以后,他逢人就夸耀说:“我学成返来了,现在已经是弹瑟的高手了!”大家书以为真,纷纷请求他弹一首曲子来听听,这个齐国人欣然答应,可是他哪里知道,他的瑟再也无法调音,是弹不出完整的曲子来的。于是他在故乡父老面前出了个大洋相。
这个齐国人新鲜极了:明明流动好啦的音,怎么就是弹不好呢?他不知道,音纵然能调好,也只是弹好瑟的条件之一。
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历程,没有捷径可走。我们只有保持不懈地认真学习、努力钻研,才不会重蹈这个齐国人的覆辙。